Photo by AraiGodai | Photo URL

看的艺术–景物的要素3

质感

作为结构的兄弟,质感通常以光润和粗糙的程度来表现一个面的三维空间。突出质感也能象突出结构一样直接表现主题,使主题变得十分可信。

质感是通过人们摇晃或触摸物体而感受到的。前一种诉诸视觉,后一种诉诸触觉。体察一张照片所表现的质感就象试图安慰一个受到叱责的小孩。这个小孩闷闷不乐,老离着你,使你看得到她但碰不到她。你是那么地想抚慰她,好象她就在你的怀里似的,然而又摸不到。这便是质感的问题。你分明看到了它,所以你觉得能够接触它,而实际上你却办不到。

观察即意味着距离,即在别处,与我们保持一段距离。接触则意味着关系密切,即就在这里,在我们身边。接触就是你背上的衣服,就是从你手中撒出的钱币。质感就是接触。在一张照片上,质感能唤起人们与接触那种质感相联系的知觉和感受。当你咬苹果时,舌尖不仅感觉到了质地,而且还感到了它的味道,你的鼻子还嗅到了它的芳香。当你在灿烂的阳光下漫步于海滩时,你的双脚不仅感觉到了沙子的粗硬,而且因为它的热而跳跃。热、冷、甜、滑、粘、锐、钝以及其它的感觉都是质感的“密友”。

自然界中的小东西,其质感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要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来考虑质感。桔子和鸡蛋相对来说都比较光滑。但仅仅是相对而已。如果把一只桔子放大到地球那么大,那么它上面的裂缝就有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一般阔了。

象桔子皮这类细巧的质感用斜射过来的强烈的侧面光来表现最为合适。而橡皮树这类大而粗糙的质感,用侧射的或直射的弥散光来表现为最佳,若对这种质地粗糙的物体用斜射的强烈的侧面光来表现的话,阴影就会遮去许多细部特征。

色彩

据说亨利·福特在谈到他的T型汽车时说:“只要它是黑的,他们用什么颜色都可以。”这种想法现在已不再提了。另一个更说明问题的例子是,最早对颜色所具有的力量作出正确评价的10世纪末挪威探险埃里克在当时发现了一块不毛之地,但他想吸引人们往那里迁徙,于是将那里取名为“格陵兰”,意为“绿色的土地”。

影响人们心理和生理的力量在相当程度上归于色彩。红色使人激奋,蓝色使人冷静,绿色使人安详,褐色使人黯然。

色彩最明显的力量表现在对人们的吸引力上。这一点贯穿于买卖交易的整个过程。物物交易中商品在明亮的色彩与眼睛之间建立起了强有力的联系。蒲公英和玫瑰花的鲜艳色彩表示了用麦片换花粉的意愿;苹果和草莓的鲜艳色彩表示了用麦片换种子的意愿。人类把明亮的色彩用于可想象到的任何东西,从零售的洗发香波到沿街兜售的钢笔。

明亮的色彩对人们的吸引力是自然的,可是,我们也不能忽略了灰淡色彩的作用。你在摄影中经常使用灰淡的色彩吗?大概不是吧。应该细细地观察。多观察,多分析,才会变得敏锐起来,灰淡的色彩藏在秋收时深褐色的庄稼茬里,躲在春天淡绿色的花蕾的梦幻之中。灰淡的色彩沉思、忧郁、反省。只有没头脑的摄影者才难以发现它的妙处。

Written on 20080504 | Tag: 看的艺术
索引页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