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民桥菜场上年味十足的大青鱼 |
2. 卖核桃 |
2015年的最后一次外拍2016年1月31日,天还没亮,就被闹钟叫醒。啊,今天是与色友们约好的摄影活动日,好久没出去拍照了,也好久没这么早起床了。我一边想着,一边迅速穿戴好,悄声走出家门,融入到外面的夜色中。 跟色友们出去拍照,最大的好处之一就是路程的规划我可以完全不用操心。我只需带好相机,按时会合,出行都是色友自驾,只要上了车,路线就任凭东西了,车上休息闲谈两相宜,只须在停下时凭感觉不停拍照即可:)。 第一站是苏州新民桥菜场。城里象这样位于老街区的露天菜场现在已经很少见了。这里不仅热闹--人声鼎沸,摩肩接踵,而且菜品资源也十分丰富。快过年了,看到地摊上堆起的大青鱼和争相购买的人们,感觉年味十足。因起早未及早餐,我们找了家老店各吃了一碗水磨粉团子,糯软可口,甚是好吃。拍完照后,离开前又买了些瓜子花生之类的炒货,也算是给家里带点吃货,有个交待吧。 |
3. 艺圃中依墙生出的新绿嫩叶和光影 |
4. 圆圆相扣 |
5. 枝桠天空 |
6. 观鱼 |
7. 长廊 |
8. 冬梅与曲桥 |
9. 文字 |
10. 逆光下的绿叶 |
11. 抱着小孩的妇女与墙上的涂鸦 |
然后就去了艺圃。先看下艺圃的简介:艺圃为明代学宪袁祖庚所建,初名“醉颖堂”,后归文征明曾孙文震孟,扩建后名为“药圃”。清初,园归进士姜埰所有,修葺后更名为“敬亭山房”,后易名为“艺圃”。详见 艺圃_百度百科 在寻常小径和弄堂深处,一个叉路口的指示牌上,能看到“世界文化遗产-艺圃”的字样。我在心里感慨了一番,这小小弄堂间的公园,居然标有世界文化遗产的称号,应该也是苏州园林中的精品吧。艺圃的门票很亲民,仅10元,我又在心里点赞了一次。进入园门,并不是多数园林那种开阔的场面,而是一路曲径,将人带往深处。今日出行到现在,一直阴天,等到艺圃时,竟有淡淡的阳光照射下来,即便是这种淡泊的光线也让人为之一振,贴着白色墙壁生长的枯树干上有一小支绿色嫩叶冒了出来,和着光线的摇曳,感觉甚好。这时我突然想起谁说过摄影就是追寻光线的过程,抓住了光线,就能掌握摄影的要领。 艺圃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园林虽小,但不乏精致,而且人流稀少,很适合摄影爱好者从容思考之后精心拍摄。可以带大画幅相机慢慢拍,也可以拍人像。当然两三朋友一起来此喝茶也是不错的选择。 |
12. 老屋门楣 |
13. 小巷里的狗 |
14. 老街儿童 |
15. 骑自行车的老人 |
16. 廊桥 |
17. 老屋祭祀1 |
18. 老屋祭祀2 |
19. 泰山石敢当与路人 |
20. 夫妻保健 |
第三站我们去了木渎。没想到的是木渎镇中心非常热闹,熙熙攘攘,川流不息。无锡城区的人流量估计也不过如此吧。这时天上已经下起了小雨,我们一行走走拍拍,逐渐往巷子深处走去。就在即将走过巷尾,准备回头时,发现了一所旧宅,门开着,一眼望去有几个进深的院落,以前应该是户大人家,房屋虽旧,倒也余韵犹存。好奇心驱使我们一直往里探寻,到最后一间房时,门紧闭着,但透过玻璃能隐约看到蜡烛光的跳跃,难道是所庙宇吗,没等猜测落实,门忽然开了,因为我们的走动惊动了屋主,走出一对母女,透过门楣能看到蜡烛光原来是过年供奉时点的,经过攀谈,知道了这里的旧宅已经列入拆迁范围,但屋主一直不愿搬离这处祖屋。虽然不常住,但过年时仍然过来摆上两桌孝敬祖宗。过年祭祖的风俗在江南一带都差不多,但这处从摆放物件上看显得严谨隆重,经过屋主的同意,我们有幸被允许拍照。在严肃静默的氛围里,我尽快调整好相机,来不及多思索,只能随着感觉按下快门而已。 |
21. 冰层仍未融化的太湖 |
从木渎出来时,天上已经飘起了雪花。在赶往三阳村的途中,雪越下越大,路边沿着太湖,能看到近处的冰层还未解冻,停下车,在湖边就着那白茫茫的一片拍了几张,这样的寒冷,这样的朦胧白色,是我喜欢的一种感觉。 |
22. 雪地 |
在回程路上,雪仍不停下着,路上曾停下来拍了傍晚的雪地,用车灯照着,把ISO开到1600,尽量在大雪纷飞中端稳相机,拍下那茫茫原野,但最后照片出来却没有雪花飘飞的痕迹,甚是遗憾,心想下次一定要研究一下如何拍出大雪飘飞的感觉。 |
23. 雪夜1 |
24. 雪夜2 |
回到无锡,吃完晚饭,走出饭店时,外面已是一片雪白景像。夜色中我们仍然发烧不减,我用手机狂拍了一通才算最终踏上了归程。 |
索引页 | 上一篇 | 下一篇 |